末代“数码参考”旗舰耳机——索尼MDR-CD2000
索尼耳机中,采用生物纤维素振膜的型号常被发烧友们津津乐道。遗憾的是,这么多采用生物纤维素振膜的索尼耳机中,我只听了MDR-R10。虽然它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耳机,但价格有点高,总让我下不去手。
于是,我望向MDR-CD3000等“数码参考(DIGITAL REFERENCE)”系列的型号。它们的热门程度超过了我的预期,似乎得到一台状态不错的索尼“数码参考”旗舰耳机不是件易事。
通过不断的关注,我得到了一台MDR-CD2000。好消息是,它的状态特别好,看起来像新的一样,听起来也毫无异常;坏消息是,作为末代数码参考旗舰,它的口碑好像也不是很好。
我想认真听听它。
顺带一提,似乎有一个“只有MDR-CD2000是复合振膜而非纯生物纤维素振膜”的误解。实际上,虽然经常有“某些版本的MDR-CD1700原装喇叭与MDR-CD3000的相似”的传闻,但MDR-CD1700也被官方声称使用复合振膜。
MDR-CD2000的外观是典型的第四代(如将MDR-CD3000看作单独的“第一代”)数码参考耳机风格,但很容易在整个产品线中分辨出MDR-CD2000,由于它在细节上和低档型号有相当的差距,例如头梁连接处的设计是传统的连杆转轴设计,使得MDR-CD2000的佩戴姿态比低档型号宽裕很多,加上特别厚实柔软的耳罩与低重量,它的佩戴特别舒适。
单边可换耳机线是前代数码参考耳机所不具备的,它提供了一些便利性和可玩性。原装的耳机线是RK-CD35HF,一条长达3.5米,编织纤维包裹CLASS 1 Litz结构的长结晶无氧铜线,品质不错。
和听MDR-R10的体验不同,MDR-CD2000似乎因其接近开放式的设计而带来了较少的混响感,或者说“室内感”,用MDR-CD2000听音乐有明显的开阔感,乐器的演绎比较直接。
不仅是混响感的缺少,中低音的部分也不充足。对于我来说,音调似乎有点拔高,管乐器、大提琴的形体不够丰腴,钢琴的低音共鸣感明显缺少;另一方面,高音的初段似乎有拔亮,三角铁的声音被强调,一些乐器的音高也被不自然地强调。总而言之,比例有点扭曲,让我想起了MDR-SA3000或MDR-SA5000。
MDR-CD2000似乎有想尽量把音乐中的所有元素清楚地呈现的趋势,因而牺牲了一些规整性。
MDR-CD2000当然不是很像MDR-R10,但可能是由于振膜中的生物纤维素材料,温暖的音色、松软中带着一点阻尼感、独特的实体感似乎被传承了下来,我觉得这是那个时代索尼具代表性的声音特征之一。在听MDR-CD480、MDR-CD780时,虽然也有一些流畅感和开阔感,但音色坚硬、冰冷,层次感和质感都不好。MDR-CD2000却做的很棒。
如果说MDR-CD1700是劣化的MDR-R10,我想MDR-CD2000被理解为夹在MDR-CD1700和MDR-SA5000的型号是没问题的。它大致混合了这样的两种声音风格,也许是索尼在千禧年做出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更新履历:24.05.09凌晨 写毕24.06.17凌晨 第一回发布24.09.24凌晨 第一次修订,第二回发布